國內保安市場規模近2千億 目前行業亂象叢生
古代叫鏢局,現在叫保安,這個行業如今有了法規護航。
“9·11”之后,“反恐”在成為一個世界流行新名詞的同時,也造就了一個產業的大發展——在反恐法律陸續頒布后,美國、歐洲的保安公司像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保安顧問也在大公司里覓到一席之地。這給市場帶來一種錯覺,以為保安這個行業是在“9·11”之后才興起的,實際上,保安行業由來已久,而且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歷史上的鏢局就是現代保安行業的雛形。
清末“最后的鏢王”李堯臣不僅開創了京城八大鏢局之首的會友鏢局,為公私各路財物走鏢護航,而且還做過慈禧太后的私人保鏢,另外還為北京老商業街前門商街等執勤護崗,這幾乎涵蓋了現代保安行業的主要業態。
隨著汽車、火車等現代交通工具的出現,清代盛極一時的鏢局迅速沉寂。如今,隨著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社會財富迅猛增長,公民保護財產的意識也與日俱增,保安行業“風云再起”。
保安業走向市場化
1985年1月,中國第一家保安公司——蛇口工業區保安服務公司正式成立,為中外企事業單位提供安全保衛服務。隨后,保安服務在中國遍地開花,北京振遠護衛中心、深圳中州安全特衛有限公司、重慶市金盾護運中心,少林國際保鏢公司等一大批保安公司迅速涌現。
何謂保安?保安公司做些什么?顧名思義,提供安全保衛服務顯然是保安公司的第一要務。實際上,根據今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國務院《保安服務管理條例》,門衛、巡邏、守護、押運、隨身護衛、安全檢查以及安全技術防范、安全風險評估等服務均可納入保安行業范疇。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我國的保安業此前一直是由公安機關直接領導管理,保安公司只允許由公安機關建立。保安服務的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一直有待提高。而且,保安業還存在許多亂象,比如社會上一些部門、單位和個人變相經營保安服務公司,其中相當一部分未納入公安機關管理;由于缺乏法律依據,造成打擊“黑保安”、取締自建保安乏力;還有些保安員利用職務機會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體或侮辱、毆打他人,甚至是監守自盜。
針對這些問題,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山東華威保安集團首席經濟專家陳湛勻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市場化是中國保安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保安服務管理條例》顯然為中國保安業市場化提供了發展契機。
根據《保安服務管理條例》的規定,保安業的監督管理仍由公安機關負責,但社會機構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向公安機關提交申請,成立保安服務公司。比如,從事武裝守護押運服務的保安公司,必須符合注冊資本不低于1000萬元、國有獨資或者國有資本占注冊資本總額51%以上等條件。
公安部今年2月3日發布的《公安機關實施保安服務管理條例辦法》,進一步細化了保安行業的相關管理法規。其中對保安員“持證上崗”、中外合資保安公司的設立等一系列事項作了詳細規定。中國保安協會副會長謝平曾公開表示,相關規定引進競爭機制,加快了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保安服務市場的形成,推動了保安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有力地促進了保安服務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