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保鏢公司-前身古代鏢局發展解密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不乏武林人士,古代習武不但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認為習武可以養家糊口,至少可以去做私人保鏢,古代的私人保鏢即鏢師大都是武林高手,在冷兵器時代要想當好一個優秀的保鏢所具備的必須是一身好功夫。古代保局發展到至今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現在保鏢公司是如何從鏢局演變而來的呢?鏢師又如何演變成了現代私人保鏢了呢?
“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看斜陽落下去,又回來,地不老、天不荒,歲月長又長。”
在古代,什么行業像這首歌詞唱的那樣,需要經常走四方,路過一村又一莊呢?答案是保鏢。
現在也有保鏢,經常擺動大額鈔票或重要物品。但現在保鏢都是乘坐現代交通工具武裝押運,押趟鏢不會遇到太大風險。而古代的保鏢就不同了,那時出鏢都是駕馬車,或者推著獨輪車,累不說,還要面對很多風險。
保鏢行分為兩種,一種是明鏢,敢走明鏢的多是名震江湖的大鏢行,他們在鏢車上插鏢旗,放話:爺帶著億萬錢財,你有本事就來搶!一種是暗鏢,覺得保的東西太值錢,自己又不想惹事,所以要把保的東西偽裝起來,最有名的就是倭瓜鏢,把倭瓜掏空,放進金銀財寶。
鏢局屬于江湖行當,吃江湖飯,做的是江湖買賣,自然要懂得江湖上的規矩。三百六十行中,鏢局的江湖規矩是最多的。《江湖走鏢行話譜》說:會全生意要知江湖話,才能稱起江湖班。四大部洲,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校里二行,有一不明是未全。
鏢局最大的敵人,自然就是那些想發橫財的江湖強盜,劫一趟鏢可以一夜暴富。可對鏢局來說,一旦失了鏢,那么在行內基本就混不下去了。客戶們會說,你保不住鏢,我們哪敢還找你?所以鏢局接到業務后,都會安排功夫最好的鏢師帶一票伙計,抄上刀槍劍戟,一路護送。
出鏢時,往往車隊前會走著一個鏢師,行內稱為“大伙計”。大伙計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相當于前部正印先鋒官,一旦有風吹草動,立刻通知后面的鏢隊,兄弟們抄家伙護鏢。
如果真有土匪劫鏢,那也是很有講究的。土匪主要是打劫零散的過往客商的,全副武裝走鏢的輕易不劫。但要是真想劫,那就先向大伙計打聽清楚,這支鏢隊的江湖名號如何,真正的大局子他們是不敢動的。要是碰上好說話的土匪,大伙計會說:祖師爺留下了飯,朋友你能吃遍?兄弟我才吃一線,請朋友留下這一線讓兄弟走吧。”
但有的土匪自持本領高強,天下第一鏢局他也不放在眼里,那就沒二話說了。鏢師會大喝一聲:“輪子盤頭,各抄家伙。一齊鞭托,鞭虎擋風!”
輪子盤頭,是讓弟兄們把所有的鏢車都圍成一個大圈,方便進行保護。
一齊鞭托,是讓除了護鏢人手之外的所有弟兄動手。
鞭虎擋風,是說只能把土匪打跑,不能害他們性命。
打跑了土匪,咱們繼續上路。
鏢局走鏢,還有兩個特別之處。
第一個。走鏢時要由伙計們高喊本家的鏢號,要震懾江湖不法分子,但如果到了直隸地界的滄州,再大牌的鏢局也不能叫鏢號。因為滄州人人習武,男女老少個個是練家子,這是江湖行對習武之人最基本的尊重。
第二個。鏢隊到了外地,路過當地的鏢局時,鏢師再大牌的也得下馬步行,伙計們跳下車。鏢師必須上門拜訪,通通帖子,說些人在江湖飄,禮敬同行少挨刀的話。等離開之后,才能上馬上車。
鏢隊闖蕩江湖,吃飯住宿是個大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安全。一般來說,鏢隊是不住荒山野外的,太不安全。首先,和尚廟不能住,因為這里有可能住著打劫為生的假和尚,行話叫“里腥化把”。
而遇到只有一家人居住的宅院,更不能住,怕這里是個“三應跺齒窯”,就是打劫土匪設置的交通站。
要住,只能去大市鎮上的正規旅店。
大伙計會站在店里的凳子上,指揮大家放好鏢車,然后留下幾人看鏢,其他人吃飯加喂馬驢牲口。晚上睡覺時,要把每輛鏢車上的鏢旗拿下來,然后插一只小燈籠,稱為鏢燈。
大家每人都喊一遍鏢號,震一震地面,然后由精明的伙計坐在院里守夜,防止有人不軌。
萬一真有人翻墻入院,伙計會沖著來人喊一句:“塌籠上的朋友,請你下來搬會兒山,啃個牙淋哪。”意思是朋友你下來,咱們喝杯酒,請你喝碗茶。
這是行內黑話,如果來人真是打劫的,肯定能聽懂。但如果他還不走,伙計會把鏢師叫出來,由鏢師和來人交涉,畢竟鏢師在江湖上有名有號的。
鏢師會先使一招“貼身靠兒”就是客氣的說:“人不親藝親,有一碗飯大家吃。”
要是這伙人成心劫鏢,鏢師會警告他們:“塌籠上的朋友,一定要破盤么!”破盤,就是撕破臉的意思。
來人呼啦啦跳進院里劫鏢,伙計們會抄刀大喊:上有天羅,下有地綱!條子戳,青子青,要想扯活,休生妄想!”
伙計們齊心協心,打跑了賊人,繼續他們的江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