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國內保鏢將出征利比亞 保護中資企業全方位安全
中國企業正打算重返利比亞,奪回失去的“陣地”,這無疑是保鏢行業的機會。
一切似乎在保鏢們的意料中。事實上,從逃離的黎波里那一刻起,他們從未把目光從戰火紛飛的北非平原上挪開。局勢迅速明朗,作為勝者,利比亞“過渡委員會”獲中國承認,滌清了最后一絲疑慮。早已做好準備的中國保鏢們等來了生意。
兩家曾有戰亂國家執勤經驗的保鏢公司—深圳中州特衛證實,已接到多家企業咨詢,或于明年初派出大批人馬,保駕雇主重返利比亞———這次,或許要多買幾把槍。
赴利大潮
墨鏡藏不住中國保鏢,反倒在人群里標明了身份。
自2004年國際社會對利比亞解禁以來,中利經貿關系如火如荼。2007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到24億美元,中國是利比亞當年第3大貿易進口伙伴和第7大貿易出口伙伴。2008年,利比亞出臺三年規劃,對工程建設投資金額超過9000億元,更是將眾多中國建筑企業吸引到了這個石油帝國。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中國累計對利比亞投資4269億美元。
“中州特衛”的主顧正是在這股浪潮中赴利。據負責人介紹,僅這家私企組織前往利比亞的團隊就達3000余人,包括眾多分包商,這些分包商還招徠了許多務工者,一同赴利。工人中,有的是直接簽約,有的是與中介公司簽約,待遇自然不同,矛盾因此而起,成為主顧找到“中州特衛”的首要原因。此外,所派遣的保鏢們還要協助到銀行提取上千萬工資款,押運到各個工地分發。
“中州特衛”花了5個月時間,為這筆為期一年、酬勞百余萬的生意做準備。去年10月26日,真正降落的黎波里時,所派出的發現,這個國家比想象中安全。比起火箭筒1000余元一把、菜市場外有售的巴基斯坦,或是吃著飯就能遭遇一輪槍戰的安哥拉,在戰前利比亞,他們無需帶槍。
平靜之下,緊張觸手可及。保鏢們很快注意到,這個國家的氣氛封閉、壓抑,大街小巷都遍布了警察、特務,每晚都有人在他們落腳的別墅外蹲點,這令他對提款愈加謹慎。“我們以秒計算,安排了提款的流程,從保護財務到銀行地下金庫取錢,到財務把錢存入保險柜、加上密碼后通知我們,再到我們的車去銀行門口迎接、我們的人沖下車形成人墻,每一步都算好了時間,回來后還要‘復盤’,以便下次能排除安全隱患”,潘顯今回憶說,執行任務之外的時間大多用于體能訓練和上述“復盤”,或者,通過網絡了解利比亞與周邊國家局勢。
信號在圣誕前傳來。的黎波里街頭的游行令保鏢們意識到,情勢可能有變。
大撤退
如今回憶起來,中國保鏢仍覺得卡扎菲“仁義”———“他是有意等國外企業撤得差不多了才開打的”———無論結論對錯,“中州特衛”和主顧都在最后一刻逃離了戰亂。
從去年圣誕到今年年初,利比亞變革的信號愈發強烈。到1月底,保鏢們常能聽到夜半的槍聲,天亮了出去看,地上血跡未消;距駐地不遠的另一家中資公司沒有專業人員把守,電腦、設備都被搶走。2月,局勢甚至威脅到了利比亞本國的生意人,作為“中州特衛”主顧的客戶,他們請求10個中國保鏢去為他們護駕。
“當時公司中高層很糾結,不怎么想走,畢竟是民營企業,全是自己的東西,跟國企不同”,起重一名保鏢回憶說,“我們當時跟公司高層表態,你們可以走,我們可以護送,也可以留下,保護公司財產。”
2月20日,一家中國企業的千余名員工被武裝分子趕出營地,跑到沙漠躲避,引發了中資公司撤離的大潮,“中州特衛”的主顧也在其中。就在當天,公司高管和保鏢們做出了兩個決定:一是在黑市買槍;二是趕快到銀行取錢。
地中海的艷陽下,捧著微型沖鋒槍的保鏢們往返于的黎波里混亂的城區內,除了取現金,他們還跑了五六家銀行,試圖將一筆巨額第納爾(卡扎菲時代貨幣)兌換成其他貨幣。未果之下,主顧決定,以人為本,果斷撤出利比亞。
同期離開的中國人數以萬計。“中州特衛”的主顧也拋下了未完的工程、大量重型機械與多部奔馳、雷克薩斯轎車,向西鄰的突尼斯出發,踏上回國旅程。
身帶千余萬現金,相當于為團隊綁上不定時的炸彈。前后方反復溝通之下,以5輛車組成車隊,當地人駕一輛開路,隨后是主顧與兩名保鏢坐的豐田車,以及其他員工乘坐的大巴,而其他保鏢隨兩輛奔馳11座車殿后押運,以免遭遇情況時連累主顧。兩小時的路,走了足足5個鐘頭。
“一直到了突尼斯,才在黑市上換掉了第納爾,跟當時的匯率比,損失不小,但想到后來第納爾慘跌,那個決定還是正確的,沒讓客戶損失更大。我把換來的歐元打包、封條,背在背包里,跟主顧說,我走在你前面,雙手碰不到背包,到你的住處,放下我就走。這其實也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安全,不會引起糾紛”。抵達上海那一天,保鏢才知道,自己乘坐的是最后一架由利比亞回國的飛機。
蟄伏觀望
對中州特衛而言,重返利比亞早已列入計劃。
“剛回來的時候,就差點想再去,當時卡扎菲在招募雇傭兵,聽說一天能有兩三百美金,我和幾個同事認真考慮過,籌備從第三國家過去”。據中州特衛負責人向另一家媒體透露的數字,他們的保鏢在國內的年薪在30萬元左右,當雇傭兵折合一兩千元人民幣的日薪確實具有吸引力,“可后來西方國家介入了,根據以往經驗,卡扎菲肯定沒贏頭,我們就放棄了。幸好法國動手早,否則我們也像那些蘇丹雇傭兵一樣,領不到工資還被俘虜了。”
相比中州特衛略顯瘋狂的“護鏢”念頭,中國企業顯然具備更強的重返沖動。
3月底,在審查了工程進度后,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分別向北京建工和宏福建工進行了預賠付,2家企業分別獲得預賠付款4631萬元人民幣和8568萬元,約占賠償總金額的42%。然而,在13家央企的投資中,保險覆蓋的合同金額實際上只有可憐的5.68%。
即使是獲得賠付的宏福集團,也擔心掌權的“過渡委員會”在對前政府簽訂的合約審查時以腐敗為由,廢除合同。該公司利比亞項目總經理張英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強調,位于的黎波里南部蓋爾揚地區的5000套住房項目只是被迫中止,沒有結束,“我們還有預付款保函在利比亞政府手里,相當于5億多元人民幣的保證金。”
情況相似的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其戰前在利比亞有近5000名員工,僅蘇盧格5000套住房項目部就有2383人。集團與利比亞政府簽訂合同約涉22億美元,主要為房屋建設,工程進度已完成20%,款項卻只預收了10%到15%。
像江蘇司達建筑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這樣有大批機械、建材貨款、質保金未收回的則更為常見。該公司總經理朱紹棠的話代表了眾多企業的心聲,“現在我們只期盼局勢盡快穩定,在戰后重建中贏得機會,這樣我們的損失能夠減少些。”
這樣的心情,對中州特衛而言,正是機會。
“這幾個月里,我們一直在研究利比亞的局勢,對每個城市做具體分析,也根據客戶的情況,對執行任務的方式做準備”,中州特衛負責人坦言,歷經生死后,增進了與客戶間的信任,實力也為更多人所知,有四五家企業曾找上門來,咨詢業務,希望在保鏢陪同下去利比亞收拾殘局。
和曾經的部下一樣,其他保鏢公司也一直在觀望利比亞局勢,包括學習該國法律、習俗。他還聯系上一位一直堅守在的黎波里的中國人,雙方都看好戰后重返的市場,意欲合作,“像這樣的資源,國內其他公司沒有。”
“要的就是亂”
生意來了,但在保鏢們看來,新的生意并不好做。
中州特衛保鏢公司有“內線”不斷向他更新當地局勢,“對企業過去投資的前景,我不是太樂觀,但相信還是會有中國企業進入”,他說。
一名中國知名保鏢認同這種分析,重返利比亞,他準備隨身帶槍行動,“戰亂的地方,最直接的應對辦法,就是你也用武力。”
對此,保鏢們還有所保留。在他看來,安全不僅由是否攜帶武器決定,有些情況下,沒有武器或許更安全,“第一要看當地形勢,第二要依據政策,第三則是客戶要求,所以佩槍與否不單是我們決定,在警備沒有達到這個等級的地方,佩槍反而可能給自己找麻煩。”
盡管難度有所提升,中國保鏢仍抱有信心。特種部隊的出身讓他積累了大量資源,曾遠赴伊拉克執勤的同事、曾安排人大會議勤務部署的老領導,都列席他的智囊團。中州特衛的優勢則是更直接的一線經驗,“風險不是一星半點,最終靠的是這個”,他指指自己的腦袋。
在出發時間的估算上,年底若能前往,已是最好的情況,更可能的時間則是明年初。
為此,中州特衛在深圳設立了培訓點,新招來的兩名員工正在這片與阿拉伯地區語言、生活習慣最為相近的區域接受訓練,其中一人原是海軍陸戰隊成員。
“要的就是亂”,中州特衛負責人認為,利比亞的復雜局勢不僅帶來大筆生意,也為中國涉外保鏢提供了舞臺,展現自己的機敏。
新加入的成員,又如何看待這樣一趟未知的旅途?
“他們都很向往”,“他們想去鍍金。”
本文由深圳中州特衛保鏢公司摘抄至新聞媒體對本公司的專訪報道,拒絕轉載。官網地址:www.yljte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