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保鏢公司大都賠錢 為何深圳保鏢公司一枝獨秀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總是最先接觸來自國外的新鮮事物。安保行業也一樣,中國第一家保安公司1984年在深圳開業,2006年中國第一家保鏢公司-深圳中州國際保鏢公司在深圳成立。深圳總是給全國人民帶來驚喜,深圳保鏢公司打出了國私人保鏢行業的第一槍。目前,在深圳中州國際保鏢公司帶領下,中國出現越來越多的私人保鏢公司。中國保鏢公司以深圳保鏢公司為榜樣,已經走出國門,服務全球富豪。那么既然中國這么多保鏢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各自的經營狀況又如何呢?
墨鏡、耳麥、黑西服、冷峻眼神、敏捷身手,好萊塢大片中的保鏢形象對大部分國人來說,并不陌生。但對于國內保鏢業的真實情況,大部分人并不了解。《金證券》記者調查發現,保鏢業自2010年獲得合法身份后,目前仍處新興成長階段,除了少部分公司外,大多數不怎么掙錢。具體到保鏢,行業月薪一般在0.8-1.8萬元之間。
3年前身份才合法
很長一段時間,保鏢這個行當都游走于灰色地帶。
1989年,公安部在《關于禁止為企業領導人配發警械和提供“私人保鏢式”服務的通知》中規定,不提倡私人雇用保鏢,不應提供“私人保鏢”式服務,已經派出的要立即撤回。1997年11月6日,公安部公布施行的《關于清理整頓保安服務行業的決定》中明確規定:經營“私人保鏢式”安全服務等違禁項目的,屬清理整頓的內容。2000年3月1日,公安部公布施行的《關于保安服務公司規范管理的若干規定》第十一條再次明確規定,“保安服務公司不得提供個人人身保安服務。”
直到2010年元旦,保安服務業第一部行政法規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如果具備資質,私人投資百萬元也可以開保安公司,該項規定是“私人保鏢”走向合法化的信號。
此間,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催生了一大批千萬甚至億萬富翁,富人們對自身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需求日益強烈,這也對保鏢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資料顯示,中國現有億萬資產富人達10余萬人,1000萬以上資產逾100萬人;再考慮到每年的大型會議、展覽、比賽等各種重大社會活動,中國保鏢的需求至少是美國現有保鏢人數的兩倍,即320萬人。
收入八千到一萬八
一天出勤8個小時需花費8980元、一個月6.5萬元、半年39萬元、一年56萬元,這是一家公司開出的安全顧問收費,價格不低。
中國保鏢協會辦公室主任張舜告訴《金證券》記者,“目前國內的保安公司里面,開展保鏢業務的大概100家,其中保鏢業務賺錢的不過幾家而已,就是保鏢協會目前也是虧損狀態。現在國內保鏢月收入一般是8000到1.8萬。”
深圳中州國際保鏢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透露,“我們的理想狀態是,一個保鏢一個月的服務費是2萬塊,臨時保鏢每個鐘頭是200-300元。”
“我們公司保鏢的月薪在1萬到1.2萬之間,年薪大概是10萬左右。因為工作特殊,沒有假期可言,為了保護委托人的隱私和安全,也無法對外界說自己從事的具體工作內容。”少林國際保鏢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同為保鏢,收費差別為什么如此之大?
廣州保鏢公司一老總說,現在很多國內保鏢公司的簽單價格在8000元到3萬之間,但保鏢沒有劃分級別,收費也是各自為政,無法統一。不過,國內大部分安全服務公司都處于新興階段,還談不上盈利。北京的一些安全服務公司是例外,借2008年奧運會的東風,有一些運營開始成熟,可以說非常賺錢。
開個保鏢公司要邁三道檻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運營一家保鏢公司并不是件簡單的事。
門檻高
保鏢業內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國內有保鏢業務的實體大多是保安公司,而要開保安公司需要當地公安部門發許可證。另一方面,目前國內保安公司基本上是公安部門下屬產業 ,民營企業很難獲得準許,這是創辦保安公司目前最大的障礙。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內不少保安公司想到一些方法,規避現行政策約束。
上述人士介紹,“在香港注冊不需要許可證,有些公司分別在香港和內地注冊兩家公司,香港的公司用來做宣傳,真正簽合同還是跟內地的公司。不過內地公司可能不是保安公司,而是掛安全管理顧問這樣的名稱。”
深圳中州特衛保鏢公司的負責人告訴《金證券》記者,根據公安部令,從今年6月30日開始,公安部的保安公司要剝離出來,交由國資委監管,并且還有地方限制壟斷。比如說山東規定,原來保安公司的負責人三年內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保安工作。這項政策一旦實施,國內的安全服務行業有望得到很好的發展。“我們還是很看好國內綜合安全服務行業今后發展的”。
觀念舊
即便跨過行業壁壘,目前存量的業內公司,也不怎么樂觀。
“有一個山西客戶曾經跟我說,幫我找幾個能打的、高大的保鏢。這就是國內很多富人對保鏢的認識。”中國保鏢協會辦公室主任張舜告訴《金證券》記者,“大多數人不知道保鏢的工作范圍,覺得保鏢是戴墨鏡、插耳麥、撐場面的。其實保鏢的最大作用是保護委托人,并能在危險時刻安全撤離。”
少林國際保鏢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金證券》記者,現在國內保鏢公司做不大,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很多富人或者明星找隨身護衛都不大會通過公司,更多是熟人介紹,而不相信品牌力量。
張舜也表示,國內保鏢公司起步晚,很多人在找保鏢時不要求保鏢有專業訓練背景,而只是找一個助理加司機。
支持少
雖然2010年《保安服務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但保鏢行業的法律 、政策目前還不完善。
張舜告訴《金證券》記者,“國內對保鏢的工作范圍、保鏢公司的專業要求,還處于一個空白階段。比如說現在小區保安可以排查進出車輛,可以對小區進行安全檢查、巡邏等。但保鏢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大家還不知道。”
深圳中州國際保鏢公司負責人告訴《金證券》記者,國家沒有規定,隨身護衛可以帶哪些東西,哪些東西不可以帶。一級、二級保鏢怎么界定,怎么培訓,怎么考核,這些都是空白。以至于現在保安公司魚龍混雜,市場蛋糕很大,卻不知道這塊蛋糕怎么切。
張舜坦言,行業發展還需要政策支持。“我們此前跟一些學校合作,準備開展保鏢培訓,兩次都沒能成功運作起來,最主要的原因缺乏法律政策支持。”
某私人保鏢領軍人物告訴記者,一旦有政策支持,加上市場化運作,未來不僅是保鏢這個行當,國內整個綜合安全服務行業都會有一個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