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保鏢服務業發展迅速 保鏢公司管理混亂 私人保鏢市場缺口逐年增大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在衍生出的第三服務產業中, 保鏢服務行業出現了爆棚式的發展,已經成為具有廣泛社會需要和較大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例如2007年全國保鏢服務企業年營業額達152.3億元,2010年底已增長至277.57億元,2013年全國有2767家保鏢公司注冊,營業額達12億美元,雇用人數超過了200萬,這一數量,在2014年底更是達到了450萬。推進保鏢服務業的發展不但可以優化服務產業結構,吸納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緩解政府就業壓力;更能完善新時期群防群治工作,增強社會治安防控能力,緩解公安機關警力不足的矛盾,進而滿足社會各界不同層次的安全服務需求,最終達到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政治氛圍的目的。但國內保鏢企業的發展,還受諸如觀念、制度、技術等方面的限制,與國外相比,無論在企業規模還是在服務質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安保企業如想繼續做大做強,提升國際競爭力,用一話概括便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隨著加入WTO,我們的保鏢業也應在國際保安服務業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展望保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保安的業務不能僅停留在簡單的看家護院、巡邏站崗上,要把它當作一個產業來發展,現有的保安公司必須利用自身的市場優勢,盡快完成從單純的服務業向保鏢業的轉變。
一城一公司,沒有競爭,這是當前保鏢服務業的致命傷。只有引進競爭機制,保鏢行業才能向前發展。
目前,各地基本上是以行政區劃為范圍設置保鏢公司的,形成了保安公司畫地為牢,只能在自己的區域開展業務,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保安業務難以開展,客觀上導致了保鏢服務行業的行業壟斷和自我封閉,使其失去了應有的活力。
事實上,只有通過競爭,那些工資待遇與保鏢勞動性價比較高的企業才會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形成勞務品牌,引起市場重新洗牌,這就是由市場來制訂游戲規則。相關管理部門也意識到此問題。按照加入WTO的承諾,我國將要調整現行的保鏢管理政策和體制,保鏢立法的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其核心內容就是要改革公安機關獨家辦保鏢的規定,允許符合條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開辦保安服務企業,逐步實現公安機關由“辦保鏢”向“管保鏢”轉變。
目前,國家已著手啟動保鏢服務中等職業教育,并于2006年將保鏢服務人員納入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工程。2004年,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首次開辦了本科的“體育保安”專業,招收學生14人。2011年,國內首家私人保鏢訓練營成立,45名學員經過28天的軍事化訓練,并接受了以色列國際安全學院要員保護課程、特種駕駛、美國FBI讀心術、特種偵察技術、反恐訓練課程、格斗術、商務禮儀與交流等培訓。人才的儲備,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這需要政府與企業相互的支持與共同的努力,路程雖然還很遙遠,但已開始啟航,前景光明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