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沒有正式認可之前,私人保鏢這一行就是介于守法和違法之間
“在法律沒有正式認可之前,私人保鏢這一行就是介于守法和違法之間。公司面前有一道法律紅線,我們與它只有一步之遙”此前不少人預測,這個條例可能會給私人保鏢一個說法。但公布的草案并未對保安公司是否可提供個人人身保安服務給予明確規定,只是籠統規定了保安公司的服務活動,即“保安服務企業可以通過人力防范、技術防范手段提供門衛、巡邏、守護、武裝守護押運等安全防范服務”。
“私人保鏢在我國有很大的市場,法律不認可并不代表不存在。”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刊記者說。私人保鏢這個行業在中國已經消失了幾十年,近年來又悄然“興起”。《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私人保鏢行業在法律上得不到明確認可,一些公司便以各種名義注冊,卻暗地承接私人保鏢的業務。由于外界鮮為人知,這更給現實中的私人保鏢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富人安全”催生新行當
“本公司招聘私人保鏢,要求:退役軍人,至少榮立過一次二等功,年齡在20周歲至30周歲之間,男身高在1.77米以上,女身高在1.66米以上,受過擒拿格斗訓練,熟練駕駛,面相普通,無明顯特征。”
近年來,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一些以“商務咨詢”、“商務調查中心”或“安保公司”等各種名義注冊,卻暗地對外承接私人保鏢業務的公司紛紛冒了出來。這些公司為規避法律風險,一般會用一些千奇百怪的稱謂來描述私人保鏢,比如“安全顧問”、“隨衛”、“個人保護專家”、“貼身護衛”,等等。
社會上的各種保安公司,其服務對象也僅局限于一些企事業單位,不得承接私人保鏢業務。但市場對私人保鏢客觀上的需求,促使了一些地下保鏢公司迅速發展。
私人保鏢行業在國外早是一種成熟的產業。美國司法部的一項調查報告表明,美國現有私家保安隊員約160萬人,其人數是正規警察的3倍。俄羅斯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刑事案件增多,使得私人保鏢在該國成為熱門行業,據俄羅斯政府公布的官方數字,2001年該國的私人保鏢市場創造了1.2億美元的利潤。
“私人保鏢這種特殊職業再度出現,正反映了市場與社會的雙重需要。”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李成言教授認為,“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起,私人保鏢在知名演藝人員、私人老板等某些特定高收入階層中出現,標志著私人保鏢在我國逐漸恢復了原來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