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鏢局與江湖
梅花狀元筆之類。水陸功夫學會了,就學使暗器。有些鏢行的人能使飛鏢,因此有人以為鏢局的得名就是因為使用飛鏢的緣故,這實在是一種誤會。所謂保鏢是指保送財貨、銀兩,至于飛鏢,不過是一種武器罷了。飛鏢也叫斤鏢,因為一個鏢的重量足有一斤重,小說上說什么金鏢,那是說差了,哪有用金子打鏢的呢?斤鏢比較笨重,身上不能多帶。常用的暗器,還有飛蝗石子等。
學會了軟硬功夫,還得練飛檐走壁,躥房越脊。所謂躥房,是攀著房椽子,往上一翻就上去,落到房檐上時,要輕輕落下,不能有動靜。越脊,是說越過房梁,在房梁上走,不能在屋瓦上行走。踩在瓦上,嘎嘣一聲,把瓦踩碎,別人就發覺了。上了墻,往下面張望,看看院子里或是花園里有沒有溝、井、翻板,有沒有狗,聽聽有沒有大人說話孩子哭。有時候還要用問路石試探一下,要是沒有動靜,才能翻身跳下,下去也要輕輕落下,不能有響聲。此外,還要練馬上功夫。古來作戰,有車戰、水戰、步戰、馬戰,保鏢也得準備這四樣同敵人打仗的技術。
武林高手都覺得干這行挺舒服
那時候,不僅單身的客人上路要找鏢局保護,商人運送貨物,更得委托鏢局,才能防止賊人搶奪。那些走馬上任的官老爺(卸了任,發了財的更不用說了)也得請求鏢客沿途保護。最后,連地方官運餉銀和各種款項,沒有鏢局隨同保護,也休想平安無事。
走鏢的時候,看保的貨物多少,由當家的派人。少則一兩個人,多則十來個人(大約保一萬兩銀子用一個人)。人多了,總有師父或師叔、師伯們帶著,一切聽他指揮。走鏢的時候,遇見賊人,兩下沒說好,得交手了,當徒弟的要不賣力氣,讓別人看著,就顯著“沒種”,沒法出頭了??傊?,做賊的人,固然是亡命,保鏢的也是亡命。你要豁不出去,丟了鏢,賠賬不說,往后誰還找你?
走鏢,是鏢局一項最重要的買賣,還有一項重要的買賣就是看家護院。當時的大宅門、大商號都有看家護院的。后來外國人到中國辦了很多洋行、銀行,他們也請鏢局的人去保護。如華俄道勝銀行就是由會友鏢局給保護的。
鏢局給這些人服務,能拿多少報酬呢?保鏢的人,每個月也就掙四五兩銀子,頭兒們也多不了多少,7兩2錢銀子,那就是最多的了。到了年終,柜上賺了錢,大家可以分點紅。護送大官上任,送到以后,賞個10兩20兩的,那是外快,不在正式收入之內。一個保鏢每個月雖只掙幾兩銀子,可是吃的是柜上的,而且好吃好喝,生活還是挺舒服的。鏢局制度也不像做買賣的那樣緊,彼此都是師徒關系,論起來,是一家人,沒有什么高低大小。
武林高手一般都覺得干這行挺自由,挺舒服。最要緊的是,鏢局里有種各個門派的高手齊聚、互相切磋、其樂無窮的環境。不過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當鏢師的,鏢局有嚴格的人事審查制度,加入鏢局時,鏢局的掌門和師父必須對鏢師知根知底。當鏢師的必須身世清白,一旦做過賊,鏢局永不錄用。
鏢局和賊是“朋友”
保鏢的光會武藝還不行,必得學習行話。不過,這種行話,不僅是同行之間應用,更主要是和江湖上的賊人見面,必須用行話交談。鏢行和賊打交道,先要講和氣,光憑武藝高強,想制服他們,那還是不行的。
當時遍地是賊,賊人隱藏在各處,冬天在地里趴著,夏天就在高粱地里藏著。有時候還打扮成種莊稼的、砍柴的,很難分辨出來。有些賊人會在道路當中放些荊棘,攔住人馬的去路。保鏢的一看路上有這些荊棘,就知道有賊了。行話叫做“惡虎攔路”。這時,明知道這些荊棘是賊人放的,還是不能自己下馬把它挑開,必須作好準備,和賊人見面。
當頭兒的要立刻吩咐手下的兄弟們,作好準備,舉著槍,拿著刀,看住鏢車,自己卻要放下武器,緊走幾步,向前準備和賊人答話。賊人看見有鏢車路過,也有個為首的上前和鏢行交涉。這時候,鏢行的頭兒要滿面笑容,抱拳拱手,先向賊人行禮,招呼一句:“當家的辛苦!”賊也回一句:“掌柜的辛苦!”如果初次見面,賊要問:“哪家的?”鏢師們就說:“小字號,會友?!苯又\又問:“你貴姓?”鏢師就要如實作答,可是鏢師不能問賊“貴姓”,要一問,賊就該疑心了。
雙方見面以后,必須拿黑話對談,說明雙方確是江湖中人。更重要的是,鏢行必須承認,你這碗飯是賊賞給你吃的。賊問:“穿的誰家的衣?”就答:“穿的朋友的衣。”要問:“吃的誰家的飯?”就答:“吃的朋友的飯?!边@倒是句老實話,要沒有做賊的,就用不著保鏢的了。賊要是準你過去,他就高喊一聲“合吾”。有時別的賊人趴在地上,遠遠的看不見,為首這個賊喊了一聲“合吾”以后,就聽見遠遠的一聲接著一聲。遇見賊人硬要和鏢師比武較量分個勝負的,那就只好和他拼了。真的動手的情形,100次也未必有1次。可是干鏢行的死在賊人手里的,也不在少數。
因為鏢局和賊是“朋友”,所以賊到北京來買東西時,鏢局就有保護的責任。當時官面上有專管拿賊的采訪局,賊一進京,采訪局就在后面跟上了??墒且豢匆娰\進了鏢局,他們就不敢拿了。因為鏢局有后臺,稱之為“大門檻”,也就是當時在朝廷最有勢力的大官。會友鏢局當時的后臺老板就是李鴻章,他算是會友的東家,可是也不用他出資本。因為會友派人給他家護院守夜,就請他當名譽東家。會友鏢局老一代掌門宋邁倫,在慈禧妹夫醇親王主持神機營時,是其中的一名好手,后來宋邁倫成了鏢王,鏢局還擔當起了為皇室保駕的責任。采訪局得罪了鏢局,鏢局跟李鴻章一提,一張二寸長的小紙條,就要了采訪局的命。所以他們不敢找鏢局的麻煩。
出任29軍武術總教官
后來,火車、輪船一通,來往客商不用起早趕路,保鏢的生意也就越來越少了,鏢局也逐漸減少,最后只剩下會友一家。當時前門外珠寶市、大柵欄都成了商團,歸會友鏢局保護。街道兩頭都有鐵柵欄,有事的時候,就把鐵柵欄關上,由鏢局把守。1912年北京兵變,曹錕的兵在北京搶開了,但珠寶市、大柵欄兩條最闊的大街,卻沒受損失。1917年,張勛復辟,段祺瑞馬廠起義,在北京城里發生巷戰,秩序相當混亂,珠寶市、大柵欄都因為有會友鏢局保護,安然度過。
1921年,會友鏢局也關了,會友歷經300年,師徒相傳了好幾輩。李堯臣是會友的最后一代“鏢王”。鏢局解散后,李堯臣被警察署高署長請到京城最魚龍混雜的地界——天橋,要讓這個英雄震懾天橋保一方平安。李堯臣在天橋水心亭掛起精武的大旗,出任精武社掌門。他在那里開設了一家武術茶社,能容1000多人練功,李堯臣在武術茶社擺上十八般兵器,練功不收錢,喝茶只收兩個銅板。武術茶社一開就是10年。
1931年,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9軍軍長的宋哲元發下了“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誓言。在與佟麟閣、趙登禹、郭風惠等人商量后,決定由佟麟閣出面,延請李堯臣為29軍武術總教官,訓練29軍大刀隊。李堯臣創編“無極刀法”教授抗日官兵。在喜峰口戰役中,李堯臣身先士卒與29軍將士一起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殺日寇60余里,繳獲大炮18門。李堯臣與29軍官兵譜寫了“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壯烈篇章,使冷兵器在終結的最后一刻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喜峰口一戰使29軍大刀隊揚名立萬,后來日本人專門發明了用馬口鐵制作的“鐵圍脖”來抵擋大刀。
日本侵略者占據北京后,敵偽將李堯臣抓起來,強逼他與日本武師武田熙當眾比武,李堯臣勝了,可以放人;李堯臣輸了,必須磕頭拜武田熙為師。比武地點定在東便門蟠桃宮,時間選在農歷三月三,正逢廟會。比武那天,日本兵在擂臺周圍荷槍實彈,臺下人如潮涌。武田熙生得高大兇悍,善柔道,還會中國的八卦。第一回合,李堯臣只一個順手牽羊,就將武田熙摔了個狗吃屎。第二回合,李堯臣運用綿掌控制得武田熙抓不住、打不著、推不動、站不穩,待武田熙招數用盡,李堯臣一發內力將武田熙扔出一丈多遠。武田熙惱羞成怒,抽出日本憲兵手中的兩柄戰刀,與李堯臣比試刀法。不到3分鐘,武田熙已被李堯臣的刀鋒裹挾得直喘粗氣。李堯臣順勢飛起一腳,踢在武田熙的手腕上,戰刀脫手,武田熙蜷縮在地上。臺下歡呼聲四起,李堯臣趁機消失在人群中。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多次請李堯臣到中南海表演武術。北京及全國的武術比賽多次請他作裁判長??箲饡r期與李堯臣有著過命交情的29軍秘書長郭風惠曾撰寫了《大俠李堯臣傳奇》,佟麟閣將軍的女婿李子平也寫下十幕話劇《李堯臣傳奇》,由于歷史的原因都沒有流傳下來。李堯臣這個名字也因此不為當今的人們所熟知。
但他的傳奇不應該成為傳說,更不應當被歲月湮沒。這樣一位叱咤風云的鏢王,確確實實曾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而不僅僅是存在于人們對江湖無盡的想象中……